9月1日下午,网友“司马小兰”在某论坛上发帖称,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利用社会捐款买的豪华奔驰商务车一直闲置至今,“除了(儿童福利院)院长,小车司机私事用外,院职工、收养人员别说用了,就连见都很少见到。俨然成了他们拉关系走后门、溜须拍马的工具……”“司马小兰”质疑称,儿童福利院是慈善机构,是吃“皇粮”的单位,“如此挥霍纳税人的血汗钱,真不知道院领导是怎么想的?难怪老百姓们对中国的慈善事业产生质疑。”
记者就此事电话采访了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尹学萍。对于网上质疑一事,尹学萍表示尚未看到网帖内容。据尹学萍介绍,去年,上级财政拨款39万多元购买了这辆皖AOD062奔驰商务车。“当时,因为福利院在旧址办公,车辆够用,就把这辆车给闲置了。”尹学萍说,这辆奔驰车主要用于外国客人来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认养儿童时使用,平时很少使用,“偶尔我们也使用”。[详细]
按尹学萍的介绍,购买奔驰的款项不是来自公众捐款,而是上级行政拨款,所以买车买得理直气壮。财政拨款从哪里来?是无数纳税人交的税款汇聚而成的,虽然不经由公众直接交到福利院,但是也是浸满他们血汗的辛苦钱,39万不用于收养人的安置、照料,而是买了一辆奔驰。
对于合肥市儿童福利院用39万财政拨款购买奔驰车一事,合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政府给这样一个福利单位买辆好车并不过分,我认为还可以再好点。
该负责人说,购置奔驰车的程序合乎规定,首先由儿童福利院作了40万左右的购车预算,经合肥市财政局同意后,报合肥市人大审批通过,由合肥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据该负责人介绍,当时参加竞标的厂商包括“江淮、奇瑞”两家安徽本地品牌,至于后来为什么是奔驰车中标,他们也不得而知。
该负责人还透露,这辆车并非原装进口,而是产自福建的国产奔驰。他认为这辆车并不是很豪华。“合肥儿童福利院是华东第一、全国知名的福利院,而合肥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给这样一个福利单位购置一辆好车并不过分。”该负责人称,“当初用39万购置这辆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涉外接待。二、孩子外出活动用。三、接送孩子外出看病。”该负责人表示,绝不存在公车私用的情况。
此外,对网友关于公车配置“超标”的质疑,该负责人表示,对于购置商务车的标准没有规定,主要是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来定。他还透露,其他省会城市儿童福利院的车有的比合肥的还要好。[详细]
从该负责人理直气壮的回应来看,似乎只要是符合程序购买一辆近40万的车就没问题,但是请不要忘记,福利院的钱应该花在慈善上,就像军队的钱应该花在国防上,学校的钱应该花在教育上一样。接待“外宾”这种事情,哪怕是接待来领养孩子的外宾,用一辆普通的小汽车行不行,打车去接“外宾”行不行?
孩子外出活动用车,接送孩子看病,如果出于这种购车目的,那么怎么解释这两39万的豪华奔驰买来之后闲置了很长时间,“平时很少用”?
无论合肥多有钱,那些钱都来自纳税人,不容挥霍;无论合肥福利院多有名,它是慈善机构,花在它身上的钱应用于具体的慈善事业,而不是买辆好车。
安徽省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玉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认为,政府部门应将有限资金用于社会建设、关注弱势群体上,而不应该如此挥霍, “作为一个慈善机构,所有的钱更应该用在孩子身上,向社会展示一种爱心与精神,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教育以及机构的软硬件方面,让孩子健康成长。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出慈善事业的本质。”
“澳门明爱总会是澳门最大的慈善机构,每次我过去考察,他们的负责人、总干事长都是骑着摩托车去接我。虽然当地很多机构也给他们捐赠了不少好 车,但这些车都是给孩子们用,工作人员从来不用。有一次去接我,因为摩托车太旧太破了,还烫伤了他的大腿。”对于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尹学萍“该车主要用于外国客人来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认养儿童时使用”的回应,王开玉表示,“这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一种理由,这与慈善事业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郭美美炫富的余温还未退去,笼罩在中国慈善事业头上的阴霾还未散开,又来了一个“福利院豪车门”,无疑是雪上加霜。儿童福利院和奔驰,多么突兀的搭配。既然福利院车辆够用,政府为何还要再拨款给其添置车辆?即便是添置新车,为何规格如此之高,上级部门未免也太慷慨了!
“这辆奔驰车主要用于外国客人来合肥市儿童福利院认养儿童时使用,平时很少使用,偶尔我们也使用”。这里面折射出三个问题,第一,有崇洋媚外之嫌。另购豪车专门接待外国人,有必要吗?第二,扭曲的面子观。用奔驰车接待档次就上档子,面子就有了吗?如此一来,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慈善事业就成了“假慈善”、面子工程;第三,福利院儿童的生活真的已经好到不需要再改善了,可以有多余的钱购买豪车吗?
地方政府每年的拨款和爱心人士的捐款应该更多的用在慈善公益事业上,而不是用于满足少部分人错位的价值观。儿童福利院买奔驰,玷污了公益事业![详细]
福利院虽然“吃皇粮”,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么多爱心人士关注并愿意捐款,政府财政愿意在财政上给予支持是因为它的慈善机构的定位,而非它的行政级别有多高。政府机关的对“三公”的畸恋不应在福利院这样一个慈善机构中得到体现。
是真没钱还是不重视?给孩子一张课桌有多难?
根治“职业世袭化”要贯彻公开招聘制度,更要用法律规范就业秩序,优化就业环境。
以历史资本为商业开发提供赚钱的机会,是官员的政绩冲动作祟。
在中国当前的监管体系以及企业诚信下,感冒药实名制很难发挥相应的效果。缺少法律保障,一个地方行政通知的限制对于抑制制毒更是杯水车薪。
“高度竞赛”最大动力恐怕是来自地方官员的政绩需求。